复利:总做无用功,导致更想拖延?跳出低效勤奋的怪圈

高效抗击拖延症:引爆自律力的行为心理指南

进度条

0:00

15:53

这一讲,是我们「法」的阶段最后一讲九段——复利,我会让你从无用功而导致的拖延中挣脱出来,跳出低效勤奋的怪圈。

一、什么是增强飞轮、增强飞轮的作用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焦虑,总觉得任何技能或者岗位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必然会落入瓶颈,在这个瓶颈中,每天都是相对重复的劳作,总是在玻璃天花板下做无用功。

尤其小米 CEO 雷军的那句:「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更是发聋振聩。这种「知道自己不行」的觉醒,以及觉醒后的深深无力感,让人变得更想拖延。

那么,到底要怎样跳出低效勤奋的怪圈呢?就要用到我今天要讲的增强飞轮。在讲什么是增强飞轮之前,我想先给你举个例子便于你理解:

你一定听过亚马逊吧,假如你在 2001 年 9 月份买入 1 万元亚马逊的股票,放到今天你猜猜会变成一笔多大的财富?答案是 450 万。

亚马逊用不到 20 年的时间实现了 450 倍的增长,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亚马逊有一个 prime 会员,这项服务看起来收费有点高,要 99 美元一年,但所有成为了 prime 会员的用户,不仅可以在很多刚需消费品,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上获得足以令人心动的折扣价,而且免配送费,甚至亚马逊还给会员提供许多免费的音、视频内容产品。

这些福利一方面让 prime 用户很快就能通过折扣产品的购买,赚回 99 美元的会员费;另一方面,prime 会员由于真正获得了好处,所以消费者口口相传,这让会员人数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用户数给了亚马逊足够的底气去和供应商谈判,并获得了更低的折扣。

这就是一个由于「因」增强了「果」,同时「果」又不断增强「因」的增强飞轮。这么说可能有点拗口,到底什么是增强飞轮,其实很好理解,大家想象一下飞轮的形状,是一圈一圈循环,并且可以不断滚动向前的。那么增强飞轮同理,其实就是让一个事物的多重关键要素,彼此互相影响,从而达到让复利增强的效应。

复利效应可能有些学员不太了解,那我还是以亚马逊的例子来给你看看,增强飞轮带来的复利效应可以强大到什么地步。点开文稿你可以看到一个我为你准备的图式:

我们先来分析亚马逊,亚马逊的增强飞轮主要分为:

1、prime 会员吸引人的折扣和福利,促使:prime 会员人数激增;

2、人数激增后的 prime 会员增加议价能力,促使:供应商愿意低价给亚马逊供货,提供更多的福利;

3、更低的折扣和福利,促使:prime 会员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到今天为止,prime 会员这个飞轮已经为亚马逊聚集了全球超过 1 亿人的付费会员,单看一笔会员收入项,亚马逊每年就能进账 100 亿美元以上。

亚马逊身上类似的增强飞轮还有两个,一个叫 Marketplace 平台,另一个则是 AWS 云服务平台,后面的两个是同样具有类似效果的增强飞轮,由于篇幅的限制,我就不展开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搜索做更详细的了解。

正是这 3 个增强飞轮的驱动,这让亚马逊在一条长长的斜坡上,把一个一开始很小的雪球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滚越大,甚至帮助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于 2018 年 3 月 6 日问鼎世界首富。

你看,每一次的增强,虽然可能微乎其微;但每一次的微乎其微都在让增强飞轮越转越快。这就像你在网上可能看到过的那个公式,1.01 的 365 次方为 37.8 倍,而如果按照 1% 的速率增长,相对亚马逊股价 450 倍的增长来看,这个飞轮已经转动了 614 次,即:1.01 的 614 次方约等于 450 倍。

你可能会问,亚马逊的确是挺了不起的,可这家公司远在美国,我连买他在美国上市的股票都有困难,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亚马逊这种多重关键要素彼此增强的方法而产生的复利效果,同样十分值得你我借鉴。

我就拿我自己来给你举例子,对于我来说,我的增长飞轮也有三个关键要素:

1、写作写出好的内容能扩大影响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

2、更多的人知道我,能让有实力的机构来找我对接,生产好的作品;

3、而有实力的机构来找我对接,生产好作品的过程本身,能让我磨练我的内容能力,写出更好的作品。

同样的,虽然每一次的增强,都可能微乎其微,甚至都不到 1%,但就这么一轮一轮地转动,这个增强飞轮,也一定会越飞越快,在 10 年、20 年的长期维度呈现复利式的指数增长。

二、怎样打造你的增强飞轮来实现复利效应

说完了亚马逊,说完了我,那我们再来谈谈你。

你看,在过去的 8 天里,你学习了:

初段:用 4 种策略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使命;

二段:用 SAFFF 模型激励自己先完成再完美;

三段:启动损失厌恶机制,让自己有足够的动力投入行动;

四段:开始习惯慢思考,来逐步替代快思考可能带来的坑,用最早开始时间让自己尽快行动起来;

五段:每天固定时间复盘,把你在行动中的亮点固化并优化行动;

六段:构建上瘾机制,用一个好习惯代替了一个坏习惯;

七段:用关键结果 KR 为你的目标 O 助力;

八段:用 WOOP 思维克服了实现 KR 路上可能存在的障碍和困难。

如果你认真做了我布置给你的作业,通过前面这八个段位的修炼,你的「天赋使命」应该已经在行动成长的路上了,甚至可能已经打磨出了一丢丢的小锐角,那么,从今天开始,你就可以开始设法构建自己的增长飞轮了。

具体要怎么做呢?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启动飞轮,增强自我效能感

如何启动呢?你可以利用前面初段到八段的内容去走通一遍,完成一件件你以前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比如我的一位学员 Mike,大学刚毕业的时候,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非常焦虑,后来通过亲戚的人脉,进入了一家传统制造业,成为一名生产工程师。

生产工程师通常要面对几十名生产工人,由于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他非常不喜欢自己的这个工种。在我的建议下,他通过梳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使命:他决心要用编程为身边人创造价值。至此,Mike 其实已经完成了一段:找到自己的天赋使命;

于是,Mike 开始了二段烂头 SAFFF 循环,他先用最简单的 Excel 宏命令和 SQL 语言,为生产线上的工人们编程了一个实用的报表,这张报表可以实现每 15 分钟自动刷新,获取机器设备状态的所有信息,免去了工人们要开多张报表来回查看的麻烦。而且经过多次迭代,成为了全厂工人每天必用的报表。

为了给自己动力,他用三段跨墙的方式,公开承诺利用业余时间在 3 个月内完成一份生产计划跟进系统,这让他在制作的过程中,编程水平大涨。而且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隔壁 CIM 的老大看到这个略显粗糙但十分落地的系统后,和他的直接上司要人,把他从一个生产工程师转岗成为一名 CIM 工程师。

坐上 CIM 岗后,不仅面对的问题更复杂,而且来自各个部门的产品需求让 Mike 感觉压力山大,这个时候,四段控制,就变得格外管用。因为只有通过慢思考,把需求梳理清楚了,把复杂的行动步骤一步步写下来,列清单、做梳理、排时间,每件事情才能都与业务部门对齐,自己也能在此过程中有节奏地成长。

具体的细节实践虽然折腾,但 Mike 利用「五段-复盘」中不断「回顾目标、评估策略,反思过程,优化行动」的范式,在他的云笔记中沉淀了超过 900 多条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把这些反思运用在后面的工作中,让他所负责的项目保持着 9 成以上的成功率。

由于真正用编程给工厂的工人、工程师、经理总监们创造了价值,节省了沟通成本,更直观地反馈关键数据,Mike 经常获得月度、季度之星的奖项,这些物质上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成就感让他进入了「六段上瘾」中「触发-行动-大脑奖励」的循环,让一个个实用的小产品从他的手上不断地被送出来供各业务部门使用。

同时,Mike 还在进行他的斜杠计划,所以在「七段 KR」中,他在去年给自己定下了 1 年内开发完成一个失物招领公众号的 O,具体的 KR 我就不赘述了;

现在,这个带有一定产品属性的公众号已经上线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上万人在他的公众号上接受服务。当然,在此过程中也经常存在诸多障碍,这些卡点也被 Mike 使用「八段解题」的方法,用 WOOP 思维,每周推进着这个工作之外的小项目周拱一卒。

祝福他,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都能找回自己不小心遗失的物品。

你看,Mike 从一个不喜欢本职工作的职场小白,到后来一步步积累小胜利,再到成功转岗,又到目前开启了自己的副业项目,这种一步步获得成功的感觉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效能感」,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它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力去完成某项行为的自信程度。

当你也能在你天赋使命的事情上走通一遍,拥有自我效能感,你就走出了启动飞轮的第一步。

第二步,持续行动,并等待反馈。

其实像 Mike,就是在通过精进编程能力做更多项目,在项目实践中,不断获得领导、同事和用户的积极反馈。

再比如我自己,我一开始写作时并不知道我会受到邀请,出书立著。但正是因为不断地写,一开始在阅读量上收到反馈,在点赞评论上收到反馈,这些鼓励让我的大脑获得了奖励,给我力量,持续输出。

直到有一天,有人加我微信,说要找我出书,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骗子,直到对方寄来了正规的合同,和我研讨书本大纲,和我一篇文章一篇文章打磨稿件、修改迭代,然后全部定稿后等待印刷,交付市场。

我还清楚的记得我的第一本书在当当、京东上架的时候,我在地铁车厢里截图并发了一条朋友圈,超过 100 多个亲朋好友给我点赞,那个瞬间,我感觉自己登上了幸福的巅峰。

再到后来的事情你可能也知道了,我的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书陆续出版,最新的《行为上瘾》在当当网电子书频道经常能排进通俗心理学前十。

再然后,就有了今天和你对话的这门课程。

第三步,用反馈的力量,为行动注入动力,形成不断创造复利价值的增强飞轮。

不论是亚马逊不停地推动以更物廉价美的商品获得更多的用户、用更多的用户掌控更强的议价能力以获得更有竞争力的折扣;

还是 Mike 同学在获得积极反馈后,又在不断的反馈中迭代产品获得更强的产品技术能力;

又或者我自己用写作的内容能力获得更大影响力,用更强影响力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在合作机会中精进更强的内容能力。

如果你也走进了这一步,你的飞轮也会慢慢开始转动起来,就像我们前面反复强调的行动原理模型:B=MAT,A 是 ability 能力,你的能力在慢慢积累;T 是 trigger,每天一到固定时间就是一次触发;然后是 M,motivation 动机、动力。正是有无数人对你的行动有了反馈,你也将拥有无穷动力,这份动力将会充满你整个胸膛,让你在你的天赋使命上,让你在你的增强飞轮上保持注入动力。

是的,你的飞轮马上就要开始启动了!你的复利也会开始累积!

最后总结一下,这一讲我们说了九段:复利。

这一讲你认识了增强飞轮,你知道你要构建一个能让因不断增强果,果又能层层累积,最后倒过来增强因的飞轮。为了构建起这个飞轮,你需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你可以利用前面初段到八段的内容去走通一遍,完成一件你以前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去启动你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步,持续行动,并等待反馈;

第三步,用不断反馈的力量,为行动注入无穷的动力。

最后给你留一个作业,请在 24 小时内制定一个计划去启动你的增强飞轮,走出复利效应的第一次循环。

备案号:YXX1MaKvZYioMXk19U69y0

平行时空:怎样才能每天多出 3 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

评论

高效抗击拖延症:引爆自律力的行为心理指南

个人发展学会智囊团 等

×